農耕文明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征,其主體包括國家管理理念、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,戲劇,民歌,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,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。農耕文明除了帶來穩定的收獲和財富,造就了相對富裕而安逸的定居生活,還為進一步衍生出高雅的精神文化創造,奠定了基礎。
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各自的世界里不斷發展、演變,由于文明的巨大差異,也是這些人類在性格上和體制上出現了很多不同。在亞歐大陸的廣闊土地中,大陸的北部形成了一條天然的草原地帶,眾多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此,在大陸的南部及一些中部地區出現了一個個農耕區。從社會形態的發展階段以及特點來看,農耕文明一直被認為要先進于游牧文明,這不僅僅是因為雙方生存方式的不同,更為根本的則是農耕社會的發展進程始終要快于游牧社會。
從當時亞歐大陸各文明區的發展現狀來看,古希臘、古羅馬文明在繁榮昌盛之時,位于它們北方的游牧人正處于尚未開化的狀態,文明遠遠還沒有產生。農耕文明相對游牧文明既有諸多方面的進步性,并且在這種進步性的長期影響下,農耕文明率先進入了國家形態。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作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人類文明成果,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演變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基礎。
從歷史上看,只有自然條件不能滿足農耕的地方才能停留在游牧社會,凡自然條件能夠滿足農耕的地方,一定會進化到農耕社會。從事農耕,是古代人類實現定居的必然條件,而定居是一切高級文明產生的前提。

|